《匠心》杂志社欢迎您!
匠心杂志
7*24小时服务热线:
13520201413

陈树青作品集

陈树青号寸木,1967 年 10 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国画《晒佛节上》《竹乡二月》及书法作品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书画展并获奖,百篇诗文书画在《中国文化报》《书法报》《农民日报》等刊发。
标签: 陈树青作品集
作品展示product
 陈树青
号寸木,1967 年 10 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国画《晒佛节上》《竹乡二月》及书法作品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书画展并获奖,百篇诗文书画在《中国文化报》《书法报》《农民日报》等刊发。
画树常青
——写在陈树青书画集前面的话
王首麟(著名大写意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九七百杰”画家)
闲暇之余,偶翻网页见树青新作,满幅古树参天,高士雅集。观其笔墨,浑融大方,苍茫大气,充溢着写意精神。树青早年习书,誉载报刊,今以书入画亦见其书法功力。今来宋庄会友,又见树青新作,颇有文人气息,树青作画多为放笔直取,自然天成,皆为心性使然。朋友圈谓树青为君子,从艺为人大度真诚,不计得失。树青画树伟岸潇洒,一派君子之风。树青画树常青,如其君子之风也。
逸笔大墨写丹青
——陈树青书画艺术美学赏析
孙秀明
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陈树青先生,立足中国画大写意精神之源,坚持文哲为基,以书入画,在抑扬顿挫的超逸笔墨中展现出文人高士自由奔放、疏狂野逸的精神境界。
家居浭水边,逸笔写云天。
寸木乾坤立,丹青逐梦圆。
——《寸木自怀》
陈树青幼时喜爱书法,求学期间因极爱用狂草书写,曾受到老师批评。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态度与桀骜不驯的性格,使他在书画创作中保留了本真性情。大树百尺寸木秀,厚德一生小善为。陈树青以大树起于寸木激励自己,唐楷晋草昼夜临池,其早期的书法作品刊登在1989 年的《书法报》上,他也因此而晋升为助理馆员。
陈树青先生的人生历程与文化息息相关。“伏案十年写心胸,苦中求乐志愈宏;但抛名利九霄外,寸木依然陈树青。”陈树青既有众多书法美术作品被世人收藏,又以诗书文章享誉业内。特别是他八载京都问丹青,广求名师,博学精研,先后受到马海方、刘大为、王首麟、宰令石、栗宪庭等先生的指导。从逸笔线描真功夫到大写意人物的真性情;从写实人物的时代风貌到古意人物的文人意趣;从传统书画理论到当代艺术思潮。陈树青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求索精神,逐渐形成了放逸旷达、意趣浓厚的创作风格。
在写意人物画的探索中,陈树青曾有诗言:“放笔直取任伯年,原宗虎头与龙眠,更喜篆籀呈骨相,气韵冲盈追道玄。”他海量摹古追今,终以铁线大墨造型构成,浓淡干湿随机而化,五笔七墨应用自如,形成浑厚华滋的水墨韵章,完美诠释笔墨塑形,形质传神。他把思想、诗意作为中国画的灵魂,在以形传神的基础上辩证思维,篆籀运笔、逸笔横扫,水晕墨章、淋漓挥洒,伴随意在笔先的创作激情,形成以神写形、以意写形、以文写形的创作理念。所以,当我们欣赏陈树青的大写意人物画时,总是能从意笔浑厚的墨线里、水墨氤氲的块面中、高山坠石般的点厾上,感受到画中人物的风骨与气度。
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陈树青以逸格作为终极审美追求,长期研习魏晋名士性情疏野、襟抱超然的风骨气度,在他的古意人物系列作品中,文人高士吟诗会友、抚琴下棋、超逸优游,在一派逍遥山水基调下,有一种旷达野逸的禅学意味。陈树青深刻体悟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以物喻人的象喻哲学。他把一棵树作为观道的载体,从巍巍黄帝陵前的千年古松柏,到云南西双版纳境内的大榕树,再到美国加州国家地理公园 115.85 米的亥伯龙树,都留下他写生的身影。在古意人物作品中,陈树青以树喻人,在虬龙般的老干枝柯间,一种岁月无痕的沧桑感和历经风霜的斑驳气息扑面而来;高贤雅士、神仙仕女等带着娴雅、疏狂、神秘、睿智的神情,在陈树青的画笔下熠熠生辉,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水墨大写意的无限魅力。
《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陈树青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中,深悟老庄以道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论,在心物一体、道技相通中去追求大象无形、天人合一的终极画境。陈树青追求写生即创作的艺术理念,把对物象的第一感受,神遇而迹化于绢素之上,使他的大写意作品更加贴近原生态的美,更加富有生气。一种楚楚生动的人物神韵,一种不假雕饰的天地大美,呼之欲出。
诗、书、画、印作为文人画的四要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特性,其文化内涵远大于绘画本身。正是基于这种认知,陈树青年轻时期就把文人画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始终把诗词、哲学等人文修养作为绘画创作的“内功”,他坚持骨法用笔,书画并进,以人物为主,涉猎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融会贯通,打造独具文人风骨且能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中国画。我们坚信,陈树青先生必能以大写意为中国画突破口,乘势而上,勠力创新,为新时代中国人物画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相关作品
我要询价
×
我要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