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制作技艺
杨文
杨文
1969年10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黄山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黄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常务理事、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所长,曾获中国文房四宝制笔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
1999年,参加“迎世博’99昆明艺术博览会精品展”,作品“纯尾狼毫兰竹”获金奖并被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永久收藏。
1999年,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作品“象牙龙凤对笔”获佳作奖。
2004年,参加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作品获银奖。
2017年,参加“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多个作品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2017年,赴埃及开罗参加“翰墨清雅 徽风雅韵——中国文房四宝书斋展”,进行两国文化交流。
2018年,受邀参加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作品获优秀展示奖。
2019年,赴上海参加2019年度第一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2021年,参加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徽笔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著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笔者自幼随祖父制作毛笔,对制笔也非常感兴趣,少年时期便开始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毛笔制作工艺和原材料选择进行学习和研究。十几年间,笔者接触了国内外众多书画名家,对制笔亦有了新的感悟。在家传徽笔制作技艺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诸多书画名家的建议,对传统的羊毫、狼毫、鼠毫等几十个毛笔品种进行了改良,并且制作出“桃园三结义”“画龙点睛”“滋龄妙笔”等毛笔,为徽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一、毛笔的分类
毛笔主要由笔杆和笔头两部分组成,笔杆材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木材类、竹类、金属类和其他特殊材质;笔头的材质主要有羊毛、黄鼠狼毛、兔毛、灰鼠毛、獾毛、猪鬃、胎毛、马毛、麻等材料。根据笔头的材质来划分,毛笔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羊毫笔。羊毫笔指山羊毛制成的毛笔。一直以来,制笔行当里就有句话叫作“无麻不成笔”,指的是在笔根处加入长短不一的麻或猪鬃以增加毛笔的弹性和含水性。当然,羊毛无须麻来增加其含水性,加麻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毛笔根部的力量,使其更聚锋且有回弹之力。羊毛价格低廉,在解决了回锋问题后,羊毫笔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到明代,书家开始写大字,羊毛长且蓄墨好的特点使之成为制作斗笔、长锋的绝佳材料。因此,羊毫笔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
(2)狼毫笔。狼毫笔是由黄鼠狼毛制成的毛笔。相传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用笔是鼠须。现如今,人们普遍认为鼠须是老鼠胡子。老鼠胡子所制的毛笔,硬挺且不聚锋。观《兰亭序》通篇,笔笔精妙,连带细微都清晰可见。古书里记载:“今栗鼠似之,苍黑而小,取其毫于尾,可以制笔,世所谓鼠须栗尾者也。”黄鼠狼在古时被称为栗鼠,故《兰亭序》应该是由黄鼠狼尾巴毛所制狼毫笔书写而成的。狼毫笔自古以来就受到世人追捧,毛质挺拔有力,是书写小楷、行书的上上之选。
(3)紫毫笔。紫毫笔主要指的是兔毛所制的毛笔。紫毫笔毛质硬挺,远在狼毫之上,故纯紫毫少见,多辅以羊毛制成,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或许因过刚易折,紫毫虽笔锋流利且硬挺,是书写利器,但其毛极易断,耐久性差,再加上顶级紫毫笔只取野兔项背那一部分毛来制作,材质难得且不耐用,如今市场上极少见到紫毫笔。
(4)其他。除了以上三种,还有些品种较为常见,如獾笔的笔毛质粗硬,含水一般,聚锋尚可,十分适宜绘制山水画;猪鬃笔十分坚硬,但纯猪鬃制笔含水极差且易散锋,多为画山水所用;胎毛笔为新生儿胎发所制,但纯胎毛笔过软,很难使用,一般作为纪念品;马毛笔分两类,马毛用以制作小笔,马鬃和马尾毛用以制作大笔,但因其并不具备锋颖,所以马毛笔通常做装饰品或者普通毛笔;兼毫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毛料混合制作的毛笔,由于制笔材料繁多,可选毛料组合、比例多不胜数,故笔性也不一,无法进行系统分类,遂此类毛笔统称兼毫。
二、徽笔的制作工序
徽笔制作技艺主要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种。水作工艺包括拔毛、理毛、去油脂、去绒毛、梳毛、打折、齐毛、切毛、清锋、配料、梳理毛根、梳理毛尖、卷笔柱、挑披毛、赶制披毛、披毛、扎笔头(见图1至图22);干作工艺包括裁选笔杆、分笔头、修边、开孔、镶嵌笔头、捣糨糊、棉绳塑形、修笔、晒笔、刻字(见图23至图32)。
徽笔的选料非常讲究,通常使用冬季的动物皮毛,因为只有这些材料才能达到制笔所需的标准。在制作徽笔过程中,不仅选料、齐毛、配料、黏合笔头和修理笔头等工序至关重要,所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图33所示。
徽笔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