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水乡建湖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李刚
李刚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22年入选《艺术百家》江苏省优秀青年美术家提名展,2021年获盐城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李刚的中国画作品在“悲鸿精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中美协入会资格(最高奖),入选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作品双年展,2019雨花满天——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
第一次描绘家乡建湖是在2012年的一天,我在火车上不经意间看到窗外飞闪而过的村舍、田地、树木、草垛、小河等景象,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纵情戏耍的场景。我当时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想要用画笔记录下这快要消失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风景。经过一系列的素材收集、采风写生,我最终完成了《故园》的创作。我曾经带着这幅作品的创作小稿请教过包头的翟占飞老师,翟老师在画面的比例和画面气韵的处理上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2013年到北京进修时,我也把此幅作品给北京的导师和同学看,大家的评价是气息很好,但是处理画面的办法少了一点。大家的意见给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积极地从历代的优秀名作中汲取营养,与身边的师长、同学交流学习,我的办法逐渐多了。
2015年,我考入南京大学攻读中国画方向艺术硕士,把“平原山水画创作”作为我的主要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了盐城平原地貌,并发现盐城平原及湿地生态有别样的美。盐城境内视野开阔,一马平川,虽无高耸入云的山峰,但苍茫大地有朴质无华的简约美。水乡建湖正是其典型的代表,建湖九龙口旅游度假区苇荡辽阔,九条河围绕“龙珠岛”呈九龙戏珠之势,具有独一无二的水乡湿地面貌,这里水网和田地相互交错,富有韵律和节奏,错落有致的村舍,配上屋后的树木和草垛,就是一幅充满乡情的绝妙风景画。
用中国画手法来表现水乡建湖,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平原地貌没有山,缺乏纵深的层次感,这对画面的构图、形式、笔墨语言、艺术风格、意境表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整理了历代画家对平原景象的归纳与表现。北宋郭熙、韩拙,元代黄公望都曾提出“三远”构图说,综合三人所述,“平远、阔远、迷远”的构图法则非常适合表现建湖的平原地貌,为表现平原地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近几年,我陆续临摹了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明代沈周的《东庄图册》、沈士充的《郊园十二景》,以及陆俨少、宋文治等近当代名家描绘平原地貌的山水画代表作品,逐渐掌握了古今名家对江渚、树木杂草、舟楫、云水等素材的表现规律,为写生和创作打好了基础。之后,我再次走进田野、景区采风、写生,陆续创作了《西塘胜境》《静静的水乡》《九龙口老码头》《龙珠岛》《家乡双湖美》《双湖春色之曲径通幽》《双湖春韵》《晨曦中的罗汉院》《古河新貌》《九龙口淮剧小镇》《乡曲水调》《微风轻拂九龙口》《大美九龙口》《和谐家园》《清夏》《灵龙水乡 淮杂故里》等作品,我希望能用我的画笔见证建湖的发展和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乡建湖,喜欢上建湖。
艺术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水乡题材创作同样如此,除了需要思考构图、笔墨、意境的问题,作品的社会功用性和独立艺术性同样值得深思。梳理了一下近几年水乡题材的创作,我感觉自己好像才开了个头,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也很大,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跋涉的旅途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